互联网+课程建设,来见证一场教育界的“大革命”
- 柳州市电化教育站
- 2017-05-16 16:39
- 阅读 14485
在追求教育梦想的征途上,弯塘小学文华校区教育人一直执着于用教育科研撬动学校教育变革、促进学校发展的勇气和实践。
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开始新一轮"重构课程链"的实验和革命,建设"基于文华,在文华中,为了文华"的学校课程体系,重构一种新的教育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和成长奠基,4月26日上午,我校在石艺楼会议室举行了广西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互联网+现代学校发展专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学校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开题论证会。
此次开题会有幸邀请到了柳州市教科所副所长唐丽、教科所初教室主任陈进主任、广西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委员、博士、教授王智文、城中区教育局副局长、教研室副主任阮开德作为课题组的专家组成员,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会议。开题会由教学副校长赵先琴主持, 柳州市教科所唐丽副所长宣读课题立项书。
图1:开题会由教学副校长赵先琴主持
图2:柳州市教科所唐丽副所长宣读课题立项书
近几年来,弯塘小学文华校区在弯塘教育集团的引领下,以“教学生六年,为学生着想一辈子”为办学理念,以“奇石文化”为核心价值、以“献给小石娃的七彩童年”为课程理念、以培育“至善、至美、至上”的小石娃为课程目标,积极开展了奇石特色课程的开发,石文化、石课程、石活动、石社团立体化的构成了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了更好的推进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课程建设,全面、系统、结构化的构建学校的“小石娃”课程体系,课题负责人潘秋龙校长在开题报告中从课题研究的背景、现状、意义、目标、内容、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研究假设及变量界定、理论依据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介绍了课题研究的方法、思路、步骤,明确了从人、财、物、制度、技术保证等方方面面确保课题实验研究的决心,描述了课题成效达成后的学校教育蓝图和教育梦想。
可以说,互联网+背景下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的一项系统、全面的重大的教育改革举措,整体撬动了学校育人模式的变革。学校将利用互联网思维和现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作为创新要素与学校教育、课程建设深度融合,让“互联网+课程”并不只是传统课程与互联网的低端切合,而是具有超时空、大规模开放、关注学生个性化课程学习需求等特征,实现“从形式到内涵、从思维到行动、从要素到结构” 的课程重塑。
图3:潘秋龙校长做开题报告
为了保障实验研究的深入开展,学校聘请专家顾问团队,定期到学校进行实践研究指导,进行问题诊断和专业引领,为学校课程建设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互联网+学校课程建设该往哪里走?如何走得更科学?如何走得更深刻?如何走得更富有成效?需要进行系统的梳理,从专家的视角、行政的视角、师生的视角、家长的视角以及教育发展的趋势等方面对学校课程建设进行诊断。为了保障实验研究的深入开展,专家组成员纷纷给予了具体的指导。
城中区教育局副局长阮开德:学校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学校近几年内涵发展、特色办学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得到了上级部门以及同行们的高度认可。在互联网+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成为广西"教育创新联盟"基地校,开展基于互联网+课程建设的科研课题研究,可喜可贺,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学校把握机会,深入开展研究,促进学校的持续、品质新发展。
教科所陈进主任:在做好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后,每一个教师都是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学校后续要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规划,明确每个人该做什么?怎么做?需要课题组做好分期推进、分步实施、分类指导、分层展开。
广西科技大学王智文博士、教授:科研课题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系统性、综合性、突破性的研究。学校运用互联网+先进平台及大数据分析,处理教育信息和提高课程影响力,课题研究极具先进性;结合学校自身特色,传承奇石文化,构建小石娃课程体系,课题研究极具特色性;课题研究与学校发展及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社会教育资源一体化,课题研究极具可行性。希望全体实验老师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该课题这项系统工程,争取取得重大成绩和重大突破。
柳州市教科所副所长唐丽:从美国励志影片《你知道吗》谈到学生三大能力的培养:即学会处理海量信息、学会全球交流、学会自我导向学习,充分肯定和认同学校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开展课程建设的深入研究。同时,通过4个关键词12个字:为什么?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四个方面进行课题总结与指导,用"4个基于+1个传统优势"、是"课程、精品、故事"以及"4+4"的思维结构论证课题研究的可能性、可行性、可操作性,鼓励大家再"深入想想怎么干?",教育梦想就触手可及。
“课题引领润无声,校园兴起研究风。”此次开题论证会,对学校发展具有新的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开启了学校开展课程领导力建设,打造数字化智慧校园,构建具有文华特质的课程体系,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深化的重要的教育追求和践行之路,是学校坚持“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 新的起点。
学校课程建设,没有完成时,更没有将来时,有的只是现在时。课程建设,永远在路上!
图5:课题组主要成员与专家合影
图6:课题与会专家组成员
(弯小文华校区讯 通讯员:张玉娴 摄影:陈兰花)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