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花绚丽绽放
- 中国网
- 2016-04-20 14:31
- 阅读 1934
美丽花朵,满城竞放——广西柳州市大力推进“义均”教育纪实
连日来,记者都在为一个事实而激动,那就是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花,如同满城的紫荆花一样,在广西柳州市绽放着绚丽夺目的光彩。据介绍,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柳州市已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柳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设备设施——信息室
教育百年大计 均衡发展奠基
在柳州市公园路小学,该校校长班向红向记者介绍说,公园路小学在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中,得到专家的充分肯定,专家认为公园路小学“义均”发展最突出的特色有两点:一是集团办学优势凸显。专家对公办园路小学集团化办学“三个三”的管理理念及“条块式”的管理方式甚为欣赏,即“校长总管,校区负责人分管,多校区统管”。二是办学特色鲜明突出。目前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4.83平方米,体育运动场馆面积12963.55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90.74万元,信息技术装备生机比15.1:1,生均图书册数34.2册,师生比1:17.1,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所占比例99%,中级及以上教师所占比例67%,所有指标均达标准。
班向红说,市、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义均”工作,对学校的办学尤为关注,针对学校功能室不齐全,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市教育局迅速立项建设公园路小学综合楼,该楼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彻底改变了公园路小学功能室短缺的现状。同时下拨专项资金,为学校平整了6000多平方的操场,铺设了人工草皮,增设了200米的塑胶跑道,并对整个校园的绿化进行全面的升级,确保学生拥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城中区教育局更是投入经费让学校加大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等功能室的建设,为操场的绿化升级,给学校标准化建设提供助力。学校也认真对照评估要求,确保基础设施更好地为学校服务,为教育均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今的公园路小学集团各校区,课余时间处处洋溢着孩子们银铃般的欢声笑语。在公园路小学马鹿山校区,一位覃姓家长十分满足地对记者说:“过去,我们这一片区有点办法的家长,是以公小本部、景行路小学为目标的,花再多的钱,也要千方百计挤进名校。现在呢,学校均衡发展了,在哪都一样,除非头脑不正常,谁会舍近求远呢?”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提出,从根本上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特别是村级小学。更重要的是使乡镇的教育与市区的教育缩短了差距,让学生们能够享受到最好的教育。”沙塘小学校长黄良德向记者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沙塘小学是一所有拥有八十一年历史的乡镇学校。黄良德说:“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开展之前,学校面临着教学设备老化不全、师资严重不足,以及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特别是留守儿童入学困难等问题。“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来,政府在学校的辅助用房以及运动场建设上给予了相应的扶持。总校包括村小在内每所学校都在建现代化教学楼,学校不仅扩大了校舍,还解决了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加大了对留守儿童的帮扶政策。这使我们每所村小的功能室建设更加标准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现代化教学设备所带来的福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范了我们的办学行为,大大的缓解了我们教学用房的压力,对学校的发展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说起这些,黄良德如数家珍。
“均衡”二字,在柳州市三十四中学得到放大,变成了该校师生感受至深的幸福。该校校长陶莲梅说:“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以来,学校在硬件设备设施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上信息课,实现一人一机。在新的综合性教学楼里,开设了功能室、实验室以及实验准备室,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柳州市三十四中学是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分小学部和初中部。这所原工厂子弟学校,生源有一部分是原厂子弟,绝大部分是周边农村就近入学的孩子,特别是小学,80%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谈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后的感受,陶莲梅校长感叹:“义务教育均衡是国家的一项惠民政策,最主要的是体现教育公平,而公平主要体现在校际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现在我们看到城乡校际差距越来越短,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带来的成效,我们的学生们真是越来越幸福了。”
均衡师资力量 强固办学之本
在柳州市久负盛名的市八中,该校副书记张玉珊介绍说:“义均教育均衡发展,是做大做强教育的必由之路。在学校软、硬件配齐升级之后,师资配备培养、交流轮岗、引领推动,是均衡发展的关键。”经过鱼峰区教育局的积极推动,长期顶戴“薄弱学校”帽子的市二十中成为市八中的南校区,办学有了飞速发展,生源年年爆满。张玉珊书记认为,义务教育阶段正是孩子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中,教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使学校建得再好,没有合格的教师,义务教育均衡就是空谈。
张玉珊告诉记者,近年来,柳州市八中本部把自己摸索多年的优秀办学模式“无缝隙”地应用于南校区。面对两所学校教师在教学水平上的差异,八中抽调了本部大量优秀教师到南校区去顶岗交流,使得两所校区之间的教学水平差异越来越小。“可以自豪地说,现在的八中南校区实力空前强大起来了。”
教育的问题在于缺乏好的师资力量,平衡教师资源分配、不断培养好老师,是解决教育问题的要点。八中本部与南校区的领导都深刻的意识到这个本质的问题,在推行义均教育的路上,不断加强师资软件的建设,提高师资力量,促进师资平衡。
驾鹤路小学唐柳燕校长对均衡师资力量的做法推崇备至。她说:“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让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办学经费得到保障。要使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教师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
从2009年开始,驾鹤路小学先后与乐群、屏山学区的几所学校组建起集团办学,构建出“大学区”的框架。
唐柳燕校长说:“我们从驾鹤路小学抽调到分校区的老师,有的甚至是我们这边的学术领头羊,我们一点儿都没有藏私。像语文科目的石小萍老师,英语科目的潘雯老师,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老师,我们把他们派往其它校区,就是希望能与其它校区的老师有非常好的沟通交流,共同进步。
为了更好的把师资均衡工作推进好,柳州市弯塘路小学利用城区建起的录播教室作为一个载体。总校打开录播教室进行现场教学,分校的教师在分校就可以分享优质资源,进行同步教学。分校的学生不仅可以听到总校老师的授课,还可以进行互动。
利用这个手段,就能利用优质的教师资源、培训资源进行。这就实现了集团化教育的两个目标:各自校区在原有自己的基础上都往前发展、调动所有资源缩短校区之间的差距。
饮誉区内外的柳州市景行小学,早几年就成了“一校五址”教育集团,除了原来的老校区之外,加入集团的有潭中小学等5所过去的“薄弱学校”。早在2013年,景行小学教育集团教师交流活动已全面铺开,三个校区的执行校长都是从本部过去的,而教师交流,更是达到了教师总数的70%以上。
在教师资源均衡上,景行小学教育集团以培训的形式,每天下午五点半到七点对所有老师开展学校文化以及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培训。除此之外,所有的老师,采取培训课的形式,校本部的优秀老师组成小组,走进各新校区课堂,切实帮助新校区教师分析存在问题、促进他们快速提高。
景行小学韦莉校长说道:“教师交流是义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作为一个集团化教育,如果没有教师的交流,社会就会认为这是贴牌。像河东校区本身校区就不是很大,在职在编也就36个人,而现在我们总校的老师派往该校区的已经达到47%。家长看到名校的老师都已经占到一半了,对集团化办学的认可度就很高。”
而沙塘小学校长黄良德则认为,在教师配备及编制落实这方面,政府应与学校一起承担相关责任,让合同制老师的工资问题得到了落实,老师们能够更安心放心的进行教学工作。除此之外,学校作为轮岗轮教教学点已经有三年了,取得了很好的经验,每年市里面有10%的老师来到沙塘小学轮岗轮教或支教,学校也会抽派10%的老师到市里学校进行跟岗学习,很好地促进了教师们之间的工作经验交流。
精心布局发展 狠抓末枝细节
柳南区实验小学是一个颇有实力的教育集团,集团有三个校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计划、统一步调。为顺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集团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计划表,并且定期开会,统一进行相关培训。
据校本部副校长刘嫦介绍,学校本部是老校区,原有的东西较多较杂,功能室也比较陈旧。校本部对原有财产进行清理、清点,重新梳理、归档,对功能室的重新布置,翻新。其余两个新校区东西相对比较新,学校主要进行入柜、分类等等。现在学校校舍与另外一所学校共用,原计划用于功能室的场地借给了其它学校做教室,所以智美分校功能室的建设也是学校目前面临的一个困难点。尽管有这些困难,但在教师的培训上,集团本部高度重视。学校各功能室的台账保存完好,台账清晰,做得规范,虽然有些陈旧,但管理有序,使用也是常态化。
“学校功能室不能只是当摆设放在那里,它要用于学生的教学,义务均衡教育追求的不是孩子有学上就行了,它追求的是要让孩子上好学。功能室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享受到最好的教育,充分的利用好每一间功能室。学校的功能室不仅使用常态化,更要使用优质化,真正落到实处,让孩子能够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落到行动上,而不只是作表面的东西。”刘嫦表示,“学校不仅仅只是追求硬件上的均衡,而是追求的是一个软件上的高位均衡。学校一直追求‘美’的教育理念,整个教育集团都围绕着‘美’的教育这个核心文化渗透到整个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也渗透到义均的工作上去,凸显学校‘美’的文化,让学校‘美’的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每一块管理,渗透到义均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该市弯塘路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冯玮介绍说:“弯塘路小学除了做好义均教育的各项工作之外。在提高社会教育资源利用水平上,我们是做得很好的。目前,弯塘路小学有两个校区,在促进分校区发展上,我们从课改入手,结合我们‘金色童年’的理念,大力开展校外实践活动。两个校区结合各自学生的特点,在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的课题下,对学校社区的资源进行整体设计,开展一系列的校外活动。柳工、柳钢、两面针、农科所,各大博物馆等,都留下了我们师生好学的身影。”
弯塘路本部校区是以水文化为主题,从水的包容、大气、温柔特性来开展主题活动;文华校区贴近奇石馆,就以石头坚韧不拔的精神作为一个切入点来开展活动;到今年九月,弯塘路小学即将成立的第三个校区以‘民族实验小学’命名,将以民族文化作为一个出发点,抓住民族文化的亮点来开展课外访学活动。
柳州市三十五中学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一直以来都坚持“宽厚立校,品正育人”的办学思想,加强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切实改善了办学条件,同时还带动了集团北站校区、红碑校区发展。
在政府的大力投入支持下,学校音乐、美术、体育器材配备均达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同时还配备舞蹈室、书画创作室等,学校办学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现在学校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扩建项目正在进行中,扩建后校园占地面积将达到27500平方米,将新增一栋实验楼、一栋教学、一栋体育馆,新增设施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该校副校长黄鹤介绍道:“为了促进教育的公平,给更多的爱给一些特殊的群体。三十五中通过建立留守儿童登记、结对帮扶制度,让学校的留守儿童基本实现了‘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的目标。在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随迁人员子女就读方面做到了‘两为主’,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目前三十五中在校生为1452人,其中进城务工随迁子女211人,2015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保障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同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每个学校都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果学生心理健康了,那么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柳州市十三中学副校长梁飒表示:“自从十三中学开展义均工作以来,学校各功能室的配备、教辅教材的完善都达到了一个标准值,大大解决了之前功能室设备紧张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从2015年下学期开始,学校增添了心理咨询功能室,并配备了一名国家二级专职心理咨询师。学校根据每个年级段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的差异通过分解、引导等方式开展心理辅导,自心理咨询功能室开放以来,接待了很多学生,还有特殊学生的家长,解决了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作为外语特色学校,我们对学生的外语教学非常的重视,对外语老师的教学水平要求也很高,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平均达到6级以上,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校外教的教学水平达到一定的平衡,这样学生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如今,十三中学建了崭新的教学楼,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室及各学科功能室,校容校貌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学校越来越漂亮了。”
柳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教育部门的积极推动,以及各校的不懈的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该市教育局局长姚尹意说:“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已经属于过去,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各种机制,加强督导,全面推动大柳州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工作,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辞别柳州,记者欣喜万分,作为广西工业中心的柳州,基础教育同样成就辉煌、鲜花竞妍。(中国网记者 王祖能通讯员 毛晓玲 黄俊玲 韦佳 温良)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