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第46中学曾海玲)
单元总结提升
单元知识框架
单元知识整合
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开国大典 | 西藏和平解放 | |
时间 | 1949年9月 | 1949年10月1日 | 1951年 |
地点 | 北平 | 北京 | 北京(和平谈判地点) |
概况 |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筹备成立新中国 | 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 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
意义 |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
考点二 抗美援朝
原因 | 美国出兵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
目的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起止时间 | 1950—1953年 |
参战军队 |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
概况 | 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上甘岭战役为关键),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
英雄人物 | 黄继光、邱少云 |
结果 | 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
意义 |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
考点三 土地改革
起止时间 | 1950—1952年底 |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内容 |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
意义 |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
1.(2019·桂林)“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盛大的阅兵式随后举行。”这个场景是( )B
A.西藏和平解放的庆典 B.开国大典的隆重举行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2.(2019·湖北孝感)历史图片是一个时代特征的反映。
右图所示历史事件标志着( )C
A.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新中国的诞生
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3.(2019·湖北鄂州)周恩来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两个“天安门”分别是指( )B
A.五四运动 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C.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4.(2018·吉林)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
5.(2019·山东烟台)1952年10月14日凌晨,上甘岭战役打响了,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胜利,打掉了美军“从战场上得到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的妄想。上甘岭战役发生于( )D
A.国民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6.(2018·江苏宿迁)“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村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和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材料表述的是( )A
A.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2018·重庆B卷)1951年,著名民主人土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也很及时。”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做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这表明( )C
A.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B.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C.毛泽东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 D.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
二、非选择题
8.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于北京举行。70年风雨,70年辉煌。让我们回望“建国创业”篇章,感受7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的报告
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三 我国工农业产品产量表
类别 | 粮食 | 棉花 | 棉纱 | 棉布 |
1952年产量 | 3278.4亿斤 | 2608万担 | 362万件 | 38.3亿米 |
比1949年增长 | 44.8% | 193% | 100% | 103% |
——摘编自林蕴晖著《凯歌行进的时期》
(1)材料一中推翻“三座大山”的标志是什么? (2分)
(2)请根据材料二判断“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哪支部队?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增长说明了什么?(2分,从两个方面回答)
教师详解详析
【中考链接】
1.B 2.C3.B 4.B 5.D 6.A 7.C
8.(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分)
(2)中国人民志愿军。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或保和平,卫祖国)。结果: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3)经济方面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和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政治方面人民政权基本上巩固起来。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