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柳州市教科所

>网站首页>初中政史地>内容详情

初中历史:九下5、8、9课知识梳理和自我检测

发布时间: 2020-02-23 08:58 作者: 韦柳林 浏览量: 163 【公开】

(柳州市第24中学黄莉、邹天远)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知识梳理】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1.政治上: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

2.经济上: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

3.科技上:自然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步。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况

1.兴起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表现: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3.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4. 科技发展最快的国家:__美国_、德国

5.新能源的利用(如:__电力__、__石油__);

6.新动力装置的创制(如:电动机、__内燃机__);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项目

国籍

发明者

时间

电磁感应现象

英国

法拉第

1831

电灯

美国

_爱迪生_

1879

煤气内燃机

德国

奥托

1876

汽油内燃机

德国

戴姆勒

1883

柴油内燃机

德国

狄塞尔

1892

汽车

德国

__本茨_

1885

流水线生产汽车

美国

福特

1913

飞机

美国

_莱特兄弟_

1903

现代炸药

瑞典

诺贝尔

1867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世界由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2.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化强国。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4.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拓展延伸

1.两次工业革命的生产动力和能源。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来源是改良蒸汽机,煤炭是主要能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以电动机、内燃机作为动力来源,电力和石油成为主要能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重大影响。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掀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实战演练

1.(2019·甘肃天水改编)工业革命促进了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D  )

A.汽车—蒸汽机车一飞机     B.蒸汽机车—飞机—汽车

C.飞机—蒸汽机车—汽车     D.蒸汽机车—汽车一飞机

2.(2019•黔西南州)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果是( D )

A.蒸汽机、汽车    B.电灯、电脑    C.火车、电报    D.内燃机、飞机

3.(2019•抚顺模拟)他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还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他是( D )

A.瓦特     B.牛顿     C.爱因斯坦    D.爱迪生

4.(2019·广西桂林)1885年德国工程师本茨设计生产了一种新交通工具(见右图)。这一交通工具的核心技术是( D  )

A使用蒸汽机            B使用电动机

C使用发电机            D使用内燃机

                                                                           QQ图片20200221151855.png



5.(2018·湖北孝感)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随着我国经济较快增长,居民收入显著提高。汽车在我国家庭中快速普及,下列品牌与最早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的汽车“亲缘”最近的是( A  )

A.长安福特           B.北京现代         C.东风本田         D.上海大众

6.(2019·贵港)右图交通工具的发明者


是(  A )


                                                                       QQ图片20200221151911.png

A.本茨                 B.斯蒂芬孙

C.莱特兄弟             D.戴姆勒

7.(2019•宜昌)他是瑞典化学家,现代炸药的发明者。逝世后,他的大部分财产被用来设立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奖励基金,每年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等方面“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他就是( A )

A.诺贝尔       B.牛顿      C.爱因斯坦       D.霍金

8.(2019•双台子区模拟)下列各项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是( D )

A.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垄断组织  

C.资本主义加剧了对外扩张       D.现代工厂制度建立起来

 9.(改编自2018·湖北黄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 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的发展走出一国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表

项目

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4

3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4.6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2

1

材料三:

项目

在工业产品数量上所占位次

3

4

2

1

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

1

2

4

5

 

请回答:

(1)请你根据材料一,归纳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什么为动力?

1)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等特点。动力:电力。

 

(2)材料二的表格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美国生产发展迅速,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3)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后来导致了什么事件的发生?这一事件的发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第一次世界大战。目的:重新瓜分殖民地。

 

 

 

 

 

单元回眸


QQ图片20200221152100.png

QQ图片20200221152124.png 


 


第二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知识梳理】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列强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它们之间展开激烈竞争和争夺。德国英国的矛盾最为突出。

(2)形成: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最终结成 三国同盟 英国、法国、俄国最终结成三国协约

(3)后果: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局部冲突不断,大战一触即发。

(4)争夺的焦点:巴尔干半岛。

3.导火线:1914年6月发生的 萨拉热窝 事件。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时间:1914年7月至1918年11月

2.开始标志: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宣战。

3.重大战役: 凡尔登战役 (被称为“绞肉机”),德国从此陷入被动。

4.美国参战:大大增强了 协约国  一方的力量

5.俄国退出一战: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6.结束标志:德国投降。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目的:西方列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2.性质:是一场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 战争。

3.影响:(1)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其世界优势地位。

(2)是美、俄(苏)两个大国开始崛起的重要标志。

(3)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拓展延伸】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1)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一个短暂的发展机会。

(2)一战中,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对德宣战,一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凡尔赛条约》中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转交给日本,引发中国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1921—1922年召开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该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准备了条件,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霸,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实战演练】

1.(2019·江苏苏州)计量统计分析是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下表信息,下列选项中对列强实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

项目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9世纪中期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1

2

4

3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4.6

8.1

1913年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3

4

2

1

A.美、德实力变化主要是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B.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工业跨越式的发展

C.美、德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最早成为工业国家

D.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开展工业革命较晚

2.(2019·贵州贵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绞肉机”之称的战役发生在( D  )

A.欧洲东线战场     B.欧洲南线战场     C.欧洲北线战场    D.欧洲西线战场

3.(2019•甘井子区模拟)观察如图,其中的圆圈连线和三角形连线主要反映了( B )



QQ图片20200221152216.png





A.英法俄的矛盾            B.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的形成 

C.德意奥的矛盾            D.三国同盟的对峙

4.(2019·山东潍坊)一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这表明德国参加一战是为了(  A )

A.争夺世界霸权      B.扼杀巴黎公社      C.解放黑人奴隶      D.推动欧洲联合

5.(2018·广西贵港)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说明了( B  )

A.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B.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战争一触即发

C.战争将会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D.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6.(2019•苏州)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

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C )

A.一战爆发之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B.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血战

C.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D.一战中,交战国使用了坦克和潜艇等新式武器

7.“…双方开始了拉锯战…德国人急了,由皇太子亲征,并首次使用了毒气弹,但法军仍将德军的攻势一次次阻止在要塞前……到秋天,法军开始反攻了,从此,德军节节败退。”材料中的战役( A )

①是凡尔登战役          ②因使用新式武器而更加惨烈

③_x0001_     被称为“绞肉机”      ④是二战的关键转折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C  )                 

A.参战的国家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

C.战争双方以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为目的

D.战争的结果是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QQ图片20200221152250.png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可以说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其实在一战爆发之前,欧洲就已经遍布战争乌云。老牌欧洲列强在海外大肄争夺领地,相互之间本就存在矛盾吵得面红耳赤也是常有的事,但整体来说大家至少在表面上还是和平共处的。不过随着新兴国家的兴起,这个平衡被打破,相互之间的矛盾迅速升级,最终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材料三: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1)材料一图中外圆及内三角代表的集团名称分别是什么?

1)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2)请根据材料二的分析,谈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及导火线分别是什么?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萨拉热窝事件。

 

(3)请用一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三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

3)一战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战争并没有迅速结束: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

 

4)一战的结果是什么?

4)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以协约国的胜利宣告结束)。

 

5)战争,对人类来说是一场醒不了的噩梦。脚下的白骨告诉我们:战争是残酷的。墓碑里的灵魂告诉我们:战争的代价是沉痛的。面对战争,我们有无限的感慨……请你以史为鉴,谈谈你对战争的感想。

5)战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我们要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言之有理即可)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知识梳理】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1.1861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但依然很落后。

2.一战激化了俄国国内的各种社会矛盾,反对战争和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3.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将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更大不满。

  4.列宁的决策:布尔什维克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二、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

1.时间:191711

2.地点:彼得格勒等中心城市

3.领导人:   列宁    

4.爆发标志:  彼得格勒  武装起义

5.结果:117日取得胜利,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

6.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1)宣告各地全部政权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全国各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2)通过了《和平法令》;

3)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7.巩固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采取废除旧的国家机器等一系列措施。经过三年战争,苏维埃政府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

三、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性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  社会主义革命  

2.历史意义:

1)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2)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3)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拓展与延伸】

1.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带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因此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2.易错易混解析

(1)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性质: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一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2)十月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十月革命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危机和矛盾而爆发,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实战演练】

1.(2019•凉山州)揭开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的事件是( D )

A.苏维埃政权镇压反革命叛乱        B.列宁主义的诞生   

C.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

2.(2019•内江)1917年,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标志着一种新的社会制

度由理想变成了现实,它是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结果( B )

A.俄国二月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中国辛亥革命                           D.新中国的成立

3.(2019•雅安)“阿芙乐尔”在俄文中的意思是“曙光”或“朝霞”,在古罗马神话里,“阿芙乐尔”是司晨的女神,她唤醒人们,送走黑暗,迎来光明。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迎来的“光明”是( D )

A.第一国际成立                           B.二月革命的胜利

C.巴黎公社革命                           D.十月革命胜利

4.二月革命“短短八天之内,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这里“自由”的含义是( B )

A.获得了和平                             B.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退出了一战                             D.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5.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它对中国革命的最主要影响是(  C )

A.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民族解放道路       D.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6.有人评价俄国在经历一次重大变革后,便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历史的引领者”。这里的“重大变革”指( D )

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7.有一些史学家称1917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的一年,其主要依据是这一年(D   )

A.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B.俄国爆发二月革命 

C.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8.十月革命后,西方国家的劳动人民在摆脱贫困、文盲、缺乏公民权和经济权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们争取到了40小时工作周、妇女选举权、增加工资、强制性社会保险、罢工和工会组织合法化。这主要表明( A )

A.十月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革命

B.十月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现代化  

C.十月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国际化

D.十月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化进程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能买卖农奴......

材料二:列宁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材料三: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完成。“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对该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1)事件:俄国农奴制改革;影响: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2)材料二中的战争指的是哪一次战争?它与俄国革命的爆发有何联系?

(2)第一次世界大战;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国内矛盾,成为俄国革命爆发的重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列宁所说的“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转到资产阶级手里”指的是哪次斗争?其性质是什么?

(3)俄国二月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材料三中最终实现“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的斗争是什么?这场斗争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俄国十月革命;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或马列主义。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主办方:柳州市教育局  客户服务热线:4001801818

Copyright©2020 jyfwpt.lzeduyu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004873号
网站声明:本网站所有转载发布的资料免费提供教师学生使用。如有异议,敬请联系。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